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济源站长网 (https://www.0391zz.cn/)- 数据工具、数据仓库、行业智能、CDN、运营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聚焦 > 移动互联 > 评测 > 正文

“地震波还有61秒到达”,08年筹建的技术,在这次四川地震中立功了

发布时间:2019-06-20 10:51:44 所属栏目:评测 来源:地应栗 郭一璞
导读: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(公众号ID:QbitAI)授权转载,转载请联系出处。 救命技术,紧急时刻立功了。 昨晚将近 11 点,地震频发的四川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,震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,震级达到 6.0 级,震源深度 16 千米。 对许多四川人民来说,这不是第一

2010 年 9 月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 7.1 级地震,没有人员伤亡。但 5 个月后发生的 6.3 级余震,由于震中靠近市中心,造成了 185 人死亡。

“地震波还有61秒到达”,08年筹建的技术,在这次四川地震中立功了

在这项 AI 研究之前,科学家大多用地震对附近岩石中的应力的改变,来预测某个地点的余震,这叫“应力断裂法 (Stress-Failure Method)”。它已经能解释许多余震的规律,但还有更多无法预测的情况。

于是,哈佛和谷歌的研究人员便借用了机器学习的力量:用13. 1 万次主震和余震数据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。

这个算法,模拟了一个网格,每一格包含了一次主震震中周围 5 公里的范围。

告诉神经网络,这里发生了一次主震,并把震中附近应力改变的数据也喂给网络。

就这样,训练 AI 预测每一格发生一次或多次余震的概率。AI 把每一格当成一个独立的小任务去做,而不是计算应力在岩石中不停波动的序列。

训练完成,团队用 3 万次主震加余震的事件,考验了 AI 的预测能力。他们发现 AI 对余震地点的预测,比传统方法更准确。

更重要的是,神经网络还能指出,主震过后地面之下可能已经发生的一些物理变化。

有了这些信息,算法中的某些参数,便可以在预测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:比如描述金属应力变化的参数,而这样的参数在从前的余震预测里很少用到。

这样一来,就给了地震学家一个探索应力变化的新视角,给大地震的余震预测带来更多的依据。

数据也很重要

刚才提到的研究,预测了地点。但地震时间的预测,一直是世界难题。

而京都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,有望提前 1 小时-20 分钟预报 7 级以上的大地震。

梅野健教授的团队,用自己开发的算法组合分析了大量数据,发现大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种异常现象:

震源区域上空 60 公里以上,电离圈电子数异常增加。

造成福岛核泄漏的 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前,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。除此之外,前后还有两次 7 级以上的地震,震前也出现了电离圈电子数的异常增加。

“地震波还有61秒到达”,08年筹建的技术,在这次四川地震中立功了

团队使用的数据,都是来自日本国土地理院的一套 GPS 大地观测观测网,名字叫GEONET。

一旦这个结论得到推广,便可能帮助人类实现大规模的提前撤离。

One More Thing

“地震波还有61秒到达”,08年筹建的技术,在这次四川地震中立功了

不过,地震来了的时候,咱出门就别刷脸了吧?

【编辑推荐】

  1.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达索系统在京签署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
  2. 华为考虑与俄罗斯Aurora操作系统进行深度研发合作
  3. Adobe研发AI工具 可以自动发现被PS的人类面部
  4. 阿里技术专家: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?
  5. 让美国颤抖的5G,到底牛在哪_技术栈微信半月刊第43期
【责任编辑:张燕妮 TEL:(010)68476606】
点赞 0

(编辑:济源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