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济源站长网 (https://www.0391zz.cn/)- 数据工具、数据仓库、行业智能、CDN、运营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聚焦 > 编程要点 > 资讯 > 正文

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

发布时间:2018-09-22 22:20:00 所属栏目:资讯 来源:36氪
导读:原标题: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,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━━━━━━ “机器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”,9月20日,阿里巴巴人工智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(花名浅雪)在云栖大会上演讲时强调。 从
副标题[/!--empirenews.page--]

原标题: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

关注并标星36氪

每天3次,打卡阅读

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

━━━━━━


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

“机器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”,9月20日,阿里巴巴人工智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(花名浅雪)在云栖大会上演讲时强调。

从马云强调“大数据是未来发展的动力”,到浅雪判断“机器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”,AI行业正在发生着某些演化...

为什么特别强调机器人?

我们先看浅雪做这个判断时说了什么。

浅雪演讲时说“很多人对机器人有不同的解读,因为它有一个“人”字。机器人为什么要是人形?拥有感知、分析、决策、执行能力的非生物智能体都可称之为机器人。”

她强调“未来商业神经网络由大脑、神经中枢、神经元组成,AliGenie是大脑,国家智能骨干物流网、IoT、智联网等是神经中枢,天猫精灵等人工智能软硬体是神经元,我们认为三者形成的神经网络可以构建未来新的商业基础设施。”

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

未来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,为什么说是机器人?

首先从行业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的角度来看,IDC发布的《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3.0新生态》白皮书显示,全球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步入机器人3.0时代。

所谓的机器人3.0时代,是伴随着感知、计算、控制等方面技术的迭代升级,以及图像识别、自然语音处理、深度认知学习等新型数字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度应用,机器人领域的服务化日趋明显的趋势下形成。

不同于机器人1.0和2.0时代,它的核心是服务。

1960-2000年的的机器人1.0时代,技术聚焦在控制器、减速器上,主要应用于工业;而2000-2005年的机器人2.0时代,技术聚焦于视觉辅助、环境感知、数据收集,多应用于工业和商用服务。

不论是1.0时代还是2.0时代,都有几个特点:首先,人机关系是相互隔离,至少是保持很大距离的;第二,应用领域多是工业、商用,普通用户基本无法接触更别提感知了;第三,这两个时代都是在获取数据,而非应用数据,强调“机能”,而非“智能”。

而机器人3.0时代才是在真正应用数据,进而形成更智能的人工协作、情感互动的服务型产品。

这正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强调“机器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”的基本行业背景。

理解了这一点后,我们再看这15个字,蕴含的关键词有这么三个:


这里的“新”,强调的是“机器人”是上述机器人3.0时代下的产物,是人机协作的服务型产品。比如在阿里云栖大会上首次亮相的的服务机器人,它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,具有语音、手势、触摸、灯光等多模态主动交互能力。是一款可提供包括无人配送、精准投递等多种服务在内的智能化产品。这款产品可在酒店、医疗、餐饮等场景中应用。

数字经济


数字经济:机器人是落地于数字经济和数字场景中体现的,比如车载天猫精灵的是在“车路协同”这一理念下诞生的。而要达到“车路协同”的关键,在于道路的数据化、智能化。在车载天猫精灵眼中,车、道路、交通状况、路牌、交通灯等都是数据。

基础设施

基础设施:机器人是普及的、广泛落地的服务,就像水、电、空气,比如你和车载天猫精灵关于路况的交流,都是趋于常态化的,无需特别花费注意力的。再如,为配合天猫精灵,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创新了感知基站。感知基站对路面情况和实时交通情况可以感知模块,这个模块可以车技术交互,可以把车无法感知的信息告诉汽车。通过这样的形势,车不仅是智能汽车,道路也是智能化的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快感知能力的精准度提高。而这些感知站无疑将落地在具体道路上的基础设施。

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

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,为什么不强调大数据或云计算呢?

这就要从产品的角度来回答了。

先举个例子,一款手机,你不会想知道它芯片的算力,更无须知道它传感器如何运作(当然,极客除外);你只需要知道它怎么用,用得爽不爽,有没解决你的需求。仅此而已。

换句话说,你对手机的的最终要求是“可感知”,并且感知的结果是“爽”、“流畅”。

同样道理,AI大规模落地的关键同样在于“可感知”,而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机器人产品(尤其是消费级机器人),才是“可感知”的最终载体。围绕“可感知”,机器人相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有以下3个特点:

  • 人机交互、机器互联更紧密

  • 使用门槛更低,操作更人性

  • 智能化、个性化要求更高

以阿里人工智实验室刚刚发布的车载版天猫精灵为例,这款产品是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的汽车版AI语音助手,搭载该系统的车主,不仅可通过语音在车上体验天猫精灵的的现有功能,还可以通过汽车远程控制家中的loT设备。同时,车主还可以通过家中的天猫精灵查询搭载该系统的爱车位置、油量,实现遥控车窗、开关空调等功能,以实现家车互动、人车互动、车车互动。

那么大数据和云计算呢?

云计算相当于人的大脑,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。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、使用和交付模式,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。

大数据相当于人的大脑从小学到大学记忆和存储的海量知识,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消化,吸收、再造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。

与刚刚的手机例子同理,普通用户无需知道一个人的大脑小脑运转原理,只需要知道这个人是不是“好相处”。

可见,如果说,机器人是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,那么云计算和大数据则是机器人的“基础设施”,三者都在不同层面支撑着AI在前端所带来的用户体验。

机器人领域,BAT的各自的布局和异同

顺着“机器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”这一观点,我们看近两年来BAT的布局,会有哪些发现呢?

阿里为什么把机器人定位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

阿里更重视消费级产品落地,百度腾讯更偏向机器人软件/平台。

(编辑:济源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